從上饒醫鬧到徐文事件,從哈醫大王浩、興寧李小蓮到剛剛遇害身亡的安徽醫大二院戴護士長……我們不禁要問:醫護人員的生命權何在?尊嚴何在?為什么中國的醫生就這么悲催?醫生如何才不成為替罪羊、犧牲品呢?! 十八大期間,廣東代表侯凡凡院士的一席話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:“有的80后、90后選擇職業希望活少、錢多、地位高,那就請他不要選擇醫生這一行,醫生是要為病人服務的,是辛苦奉獻型的精英職業……”這番話的原意如何,也許沒有人知道,凡凡院士沒有微博,也許“眼不看為凈”了。我知道,她是有話說的。而從大家的熱議中,我們可以看出醫護群體別有的一種情緒。 現在中國醫生確實是“活多錢少地位低”!我們的醫生一天要看多少病人?門診一天要看七八十個,有的還不止。而國外呢,一般不會超過二十個。再看,廣州要求每社區醫生服務人口2000左右,而意大利每個全科醫生可接診的患者最多不超過1500人,兒科醫生最多不得超過1000人。醫改始終沒有在醫生過勞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,而是不合實際地提“效率”和“績效”。再對比一下醫生的收入,美國全科醫生的收入算低,但也有三口之家平均收入的2.5倍。按照這樣的水平,北京市區三口之家平均年收入是6.5萬元人民幣,那么全科醫生的年收入就應該是16萬,可現實有嗎? 正如很多醫護人員所說,我們不指望短期內能夠實現“價值的回歸”,但是我們期望能在一種生命得到尊重的環境下生存和工作。為什么暴力事件在醫院頻頻發生?醫生護士何以變成高危職業?從上饒醫鬧到徐文事件,從哈醫大王浩、興寧李小蓮到剛剛遇害身亡的安徽醫大二院戴護士長……我們不禁要問:醫護人員的生命權何在?尊嚴何在?為什么中國的醫生就這么悲催?醫生如何才不成為替罪羊、犧牲品呢?! 聲討歸聲討,我們不要忘了,在現行的制度面前的那些堅守者!醫生,作為掌握人之性命的職業,沒有敬業精神、犧牲精神以及非常好的心理素質是干不好的。2008年,廣東醫療隊在汶川抗震救災期間,就是因為“堅守”兩字,在余震與瓦礫中堅持做手術,搶救病人,醫護人員沒有一個逃跑的。記得有一個醫生在為孕婦做剖腹產手術,丈夫本來在外面等著,但這個時候地震來了,丈夫就跑了,醫生跟孕婦說:“不要怕,有我在!”最后孩子順利產下,醫生才跟孕婦一起離開了現場。這就是醫生的高尚情操!丈夫都可以拋妻棄子,但醫生卻與患者在一起,這就是天職!這就是用生命去捍衛醫生的“神圣”!就如戴護士長的同事們在悼文中所言:“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,對患者不離不棄,因為我們是醫生,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!”這就是我們的醫生和護士! 在日常醫療工作中,我們的醫護人員也同樣如此。在每天的門診中,醫生過了下班的時間還在給患者看病,甚至到了中午1點多還沒吃午飯;在周末,人家其樂融融一家子聚會的時候,我們的醫生護士還在急診室里搶救病人。醫生、護士也是人,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,他們何嘗不想周末與家人一起過?責任與敬業也! 大醫院有大醫院的酸甜苦辣,基層也有他們的篳路藍縷。最近,央視“尋找最美鄉村醫生”啟動,活動以全國100萬鄉村醫生為對象。其中,有位鄉村醫生叫鄧前堆,他被當地群眾譽為“索道醫生”。從1983年開始,他就在云南怒江拉馬底村當鄉村醫生,每天通過索道穿過洶涌奔騰的怒江,給兩岸的村民看病,用堅守換來村民的健康。中華大地何止一個鄧前堆呢? 醫生護士是辛苦的,活多錢少是目前的現狀,我們應該給予維護我們健康的醫生護士們多點的尊重與理解!當然,也希望我們的制度能夠更加完善,給予醫護人員真正的價值回歸,真正的尊嚴體現,真正的安全保障。好人就應該有好報,不應再讓他們充當犧牲品、替罪羊! 從上饒醫鬧到徐文事件,從哈醫大王浩、興寧李小蓮到剛剛遇害身亡的安徽醫大二院戴護士長……我們不禁要問:醫護人員的生命權何在?尊嚴何在?為什么中國的醫生就這么悲催?醫生如何才不成為替罪羊、犧牲品呢?! 十八大期間,廣東代表侯凡凡院士的一席話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:“有的80后、90后選擇職業希望活少、錢多、地位高,那就請他不要選擇醫生這一行,醫生是要為病人服務的,是辛苦奉獻型的精英職業……”這番話的原意如何,也許沒有人知道,凡凡院士沒有微博,也許“眼不看為凈”了。我知道,她是有話說的。而從大家的熱議中,我們可以看出醫護群體別有的一種情緒。 現在中國醫生確實是“活多錢少地位低”!我們的醫生一天要看多少病人?門診一天要看七八十個,有的還不止。而國外呢,一般不會超過二十個。再看,廣州要求每社區醫生服務人口2000左右,而意大利每個全科醫生可接診的患者最多不超過1500人,兒科醫生最多不得超過1000人。醫改始終沒有在醫生過勞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,而是不合實際地提“效率”和“績效”。再對比一下醫生的收入,美國全科醫生的收入算低,但也有三口之家平均收入的2.5倍。按照這樣的水平,北京市區三口之家平均年收入是6.5萬元人民幣,那么全科醫生的年收入就應該是16萬,可現實有嗎? 正如很多醫護人員所說,我們不指望短期內能夠實現“價值的回歸”,但是我們期望能在一種生命得到尊重的環境下生存和工作。為什么暴力事件在醫院頻頻發生?醫生護士何以變成高危職業?從上饒醫鬧到徐文事件,從哈醫大王浩、興寧李小蓮到剛剛遇害身亡的安徽醫大二院戴護士長……我們不禁要問:醫護人員的生命權何在?尊嚴何在?為什么中國的醫生就這么悲催?醫生如何才不成為替罪羊、犧牲品呢?! 聲討歸聲討,我們不要忘了,在現行的制度面前的那些堅守者!醫生,作為掌握人之性命的職業,沒有敬業精神、犧牲精神以及非常好的心理素質是干不好的。2008年,廣東醫療隊在汶川抗震救災期間,就是因為“堅守”兩字,在余震與瓦礫中堅持做手術,搶救病人,醫護人員沒有一個逃跑的。記得有一個醫生在為孕婦做剖腹產手術,丈夫本來在外面等著,但這個時候地震來了,丈夫就跑了,醫生跟孕婦說:“不要怕,有我在!”最后孩子順利產下,醫生才跟孕婦一起離開了現場。這就是醫生的高尚情操!丈夫都可以拋妻棄子,但醫生卻與患者在一起,這就是天職!這就是用生命去捍衛醫生的“神圣”!就如戴護士長的同事們在悼文中所言:“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,對患者不離不棄,因為我們是醫生,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!”這就是我們的醫生和護士! 在日常醫療工作中,我們的醫護人員也同樣如此。在每天的門診中,醫生過了下班的時間還在給患者看病,甚至到了中午1點多還沒吃午飯;在周末,人家其樂融融一家子聚會的時候,我們的醫生護士還在急診室里搶救病人。醫生、護士也是人,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,他們何嘗不想周末與家人一起過?責任與敬業也! 大醫院有大醫院的酸甜苦辣,基層也有他們的篳路藍縷。最近,央視“尋找最美鄉村醫生”啟動,活動以全國100萬鄉村醫生為對象。其中,有位鄉村醫生叫鄧前堆,他被當地群眾譽為“索道醫生”。從1983年開始,他就在云南怒江拉馬底村當鄉村醫生,每天通過索道穿過洶涌奔騰的怒江,給兩岸的村民看病,用堅守換來村民的健康。中華大地何止一個鄧前堆呢? 醫生護士是辛苦的,活多錢少是目前的現狀,我們應該給予維護我們健康的醫生護士們多點的尊重與理解!當然,也希望我們的制度能夠更加完善,給予醫護人員真正的價值回歸,真正的尊嚴體現,真正的安全保障。好人就應該有好報,不應再讓他們充當犧牲品、替罪羊! |